此文章來自於奇摩知識+ 如有不適請留言告知撤除

標題:

有誰有大烏賊的資料~~

發問:

有誰有大烏賊的資料~~ 就是那種身長超過兩公尺的大烏賊~~

最佳解答:

那不叫大烏賊,那叫做巨魷[應該是這樣吧!巨魷也算是一種,不對別打我] 在澳大利亞斯馬尼亞州的一家海洋生物研究所裡,研究人員正埋頭緊張地工作。在他們面前擺放的是一具身份未明的魷魚狀海洋生物樣本,體長約1米,長著長長的觸手,觸手上到處是吸盤和彎鉤。這一神秘的動物是在位於塔斯馬尼亞州和南極洲之間的一處島嶼附近被打撈上來的。通過對其卵巢和像鳥喙一樣的角質嘴的檢查,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動物尚處於幼年期,其成熟後的體形將十分龐大,很可能是一種新的大魷魚品種。如果這種判斷沒錯的話,人們對於潛伏於海洋深處,神出鬼沒的大魷魚的認識將因此掀開新的一頁。 幾百年來,大魷魚一直是恐怖的深海巨怪的化身。其扭動著的長長的觸手在海上捕獵者講述的驚險故事中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而人類航海史中也時不時會提及某種類似魷魚的兇猛的海底怪獸。 早在400年前,在一些可靠的書面記錄中就開始出現對這種帶觸手的海怪的描述。1856年,一位丹麥科學家將這種引起人們種種恐怖聯想的動物命名為「魷魚之王」。然而,在當時,這位科學家的許多同行對是否真的存在這麼大的魷魚深表懷疑。 由於它們大都生活在海洋深處,因此極難獲得活體樣本,以往可供科學家研究的只是一些被衝上海灘的腐爛的魷魚屍體以及抹香鯨胃中發現的殘骸。可想而知,這些基本上已呈爛糊狀的碎片是很難為人們提供出什麼有價值的信息的。 大王魷魚 近年來,受商業利益驅使,人類的海上捕撈活動開始不斷地向海洋縱深處推進,這也使得人們對深海的大魷魚之一大王魷魚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發現了300多具大王魷魚的屍體,其中還包括一些用拖網捕獲的較為完整的樣本。 科學家現在已知道,大王魷魚可長至13米約4或5層樓高,雌性比雄性大。它有著寬達30厘米的巨大眼睛,可以在黑暗而寒冷的海洋深處洞察到小型魚類發出的光。除了有8條普通的觸手外,大王魷魚還有一對巨大的捕食用的觸手,上面長有帶利齒的吸盤。這對觸手可在它那形似鸚鵡喙的角質嘴進食時,牢牢抓住不斷掙扎的獵物。 不過,令人驚奇的是,大王魷魚雖然體形龐大,但似乎與令人毛骨悚然的海怪形象並不相符。與傳說中的海怪相比,它顯得比較瘦弱,觸手也像雜草一樣軟弱無力。不過,大王魷魚居然可以用其筷子般細長的觸手進行捕獵和進食,堪稱是一個奇跡。 大王魷魚之所以給科學家留下外強中乾的印象,不僅是因為其柔弱的外表。通過對大王魷魚身體構造的剖析,表明它很可能是一種漂浮在水中、行動輕柔的動物,而並非行動迅猛、強悍的深海殺手。 從近年來人們頻頻發現大王魷魚蹤跡的地方來看,它們似乎喜歡在養分充足的洋流交匯處繁殖後代,比如,北半球的格陵蘭和挪威附近的水域以及南半球的南美、南非、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新西蘭附近的水域。 到目前為止,人們尚不清楚這些水域中的大王魷魚的具體數量和品種。不過,根據一些已知的數據,有研究人員認為,在迄今捕獲大王魷魚最多的新西蘭附近水域中,至少有兩種不同的品種在此繁殖後代。 2001年2月,一個研究小級曾在新西蘭附近水域成功捕獲到一些活的大王魷魚幼仔。這也是人類首次獲得大王魷魚的活體樣本。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缺乏飼養和保存經驗,在打撈上岸後不久,這些珍貴的大王魷魚幼仔就全部死亡了。 鑒於這次失敗的教訓,研究人員決定先從人工餵養較易的其他品種的魷魚幼仔開始,逐步積累經驗。如果這一人工養殖計劃能夠成功的話,也將有助於破解關於大王魷魚的各種疑問。 也許有人認為,像大王魷魚這樣的龐然大物,肯定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發育成熟。然而,塔斯馬尼亞大學的魷魚專家卻告訴人們,大王魷魚可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長到成年,是世界上成長速度最快的動物之一。 該大學研究人員的這一結論是通過解讀大王魷魚體內平衡石的結構而得出的。大王魷魚平衡石的功能和構造與魚類的耳石相類似,其上也有記錄年齡的成長輪。他們對多種魚類耳石進行研究後發現,深海大魚耳石成長輪的形成為一天增加一輪子。如果大王魷魚的平衡石也像這些魚類的耳石那樣,以一天一輪的規律記錄著它的年齡,那麼,據此可以判斷出大王魷魚的壽命應該只有數年。不過,大王魷魚體內的平衡石記錄年齡的週期是否真的與某些魚類相似呢?許多科學家對此仍持懷疑的態度。到目前為止,這一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關於大王魷魚的另一個疑問就是它究竟有多少種類。曾有不下20餘種動物被描述為某種類型的大王魷魚,而其中一些種類的歸類只是依據了部分肢體,因此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在2003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日本的研究人員稱,在日本附近海域生活著兩種不同的大王魷魚,其依據就是他們發現某些來自這些水域的雄性魷魚在形態上存在著細微的差異。 他們的結論很快遭到了質疑。有些專家指出,許多客觀因素,比如不同的保存技術等,都會使實際上為同一品種的大王魷魚呈現出體態上的差異,從而使人們誤以為它們是不同的品種。 而一些新西蘭科學家通過對來自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18種大王魷魚的線粒體基因序列進行分析後發現,這些大王魷魚品種其實並不存在明顯的差異。 巨魷 當然,海洋中的大魷魚並不止大王魷魚一種。早在1925年的時候,就有科學家根據在一頭抹香鯨胃內發現的兩根觸手,向世人描繪了另一種大魷魚可能的模樣。直到1985年,人們才終於從海洋深處捕獲到這種被科學家俗稱為「巨魷」的幼仔樣本。 2003年4月,人們在南極洲附近海域又打撈上一具尚未發育成熟的巨魷屍體,身體長達2.5米,比任何已知的魷魚都要長。大王魷魚的體長雖然可達13米,但其中主要部分為一對長長的觸手。而根據目前的資料來看,還沒有關於大王魷魚身體長度超過2.25米的明確記載。 根據這具巨魷樣本以及已知的魷魚的總體生長速度,科學家估計,成年巨魷也許可長到15米長,僅身體部分就可以長達4米。 與大王魷魚相比,巨魷似乎更符合深海怪獸的威名。它擁有強壯有力的鰭,肌肉發達的觸手上長滿了可旋轉的彎鉤。從身體構造來看,巨魷應該是一種攻擊力極強的兇猛動物。而進入戰鬥狀態的巨魷更是一種讓它的天敵——抹香鯨都望而生畏的對手。 巨魷生活在南極洲附近海域,這裡的海水不論深淺,溫度都相差不大,因而行動敏捷的巨魷可毫不費力地在海面附近捕捉獵物。而大王魷魚則不同,它們的棲息地更靠近赤道,那裡的海水溫差較大,習慣在寒冷環境中生活的大王魷魚只能長期潛伏在深水區。 除大王魷魚和巨魷外,科學家懷疑海洋中的大魷魚可能遠不止這兩種。科學家擔心,商業性的深海捕撈活動雖然使人們有幸目睹大魷魚的風采,但也可能因此破壞了它們正常的生長的繁殖環境,使得這些珍貴的魷魚品種最終走向滅亡。 不過,也有研究人員指出,或許全球氣候變暖對於魷魚家族是一個好消息。有跡象表明,生活在淺水處的小型魷魚的數量現在仍然十分可觀。而這些小型魷魚對於溫度的變化極其敏感。在魷魚的幼年生長期,水溫只要提高1ºC,就可使它們的體形增大一倍,因此無需擔心海洋中的大魷魚「後繼乏魚」。 儘管近年來人們獲得了不少大魷魚的樣本,但仍有許多謎團尚未解開。專家們感歎說,人類對於深海大魷魚的瞭解恐怕還不及對恐龍瞭解那麼多。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之一是,迄今為止,人們還從未觀察到過大魷魚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情況。 研究人員希望,將來能通過在大魷魚經常出沒的海域投放從魷魚樣本體內提取的性外激素,吸引到活體大魷魚,使人們能對其生長和繁殖情況有更深入的瞭解。 圖片:http://www.fightclub.com.pk/photos/9/1/7/7/8/91778_17582.jpg 參考資料 http://www.kepu.gov.cn/magazine/kxhb/2004/01_96.htm

其他解答: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candy5660601.pixnet.net/blog|||||13噸大烏賊遺骸沖上岸 法新社.聖地牙哥訊 科 學 家 正 在 檢 視 智 利 海 灘 一 隻 被 沖 上 岸 的 巨 大 烏 賊 遺 骸 , 這 種 深 海 生 物 相 當 罕 見 。 智 利 鯨 魚 保 護 中 心 二 日 表 示 , 這 隻 大 烏 賊 的 遺 骸 長 十 二 點 四 公 尺 , 重 約 十 三 公 噸 , 六 月 二 十 四 日 在 馬 烏 林 附 近 的 太 平 洋 海 岸 被 人 發 現 。 原 先 人 們 誤 認 為 是 鯨 魚 , 後 來 證 實 是 烏 賊 。 上 次 發 現 大 烏 賊 被 沖 上 岸 是 在 一 八 九 六 年 , 地 點 在 美 國 的 佛 羅 里 達 州 。 鯨 魚 保 護 中 心 官 員 卡 布 瑞 拉 說 , 智 利 的 科 學 家 檢 視 了 遺 骸 、 照 相 並 採 取 樣 本 , 送 往 法 國 、 義 大 利 及 美 國 的 實 驗 室 進 行 研 究 。 卡 布 瑞 拉 說 , 義 大 利 海 洋 動 物 學 家 羅 西 在 看 過 照 片 後 表 示 , 這 隻 大 烏 賊 與 在 美 國 發 現 的 類 似 。 獸 醫 阿 圖 尤 說 , 兩 隻 大 烏 賊 的 皮 膚 、 顏 色 及 身 體 的 形 狀 都 相 當 類 似 。 智 利 的 科 學 家 同 時 也 已 經 向 美 國 華 府 的 史 密 森 尼 博 物 館 索 取 有 關 佛 羅 里 達 州 大 烏 賊 的 標 本 資 訊 , 作 為 參 考 對 照 。 參考資料:http://www.cdn.com.tw/daily/2003/07/04/text/920704h6.htm 圖片: 1.http://tw.news.yahoo.com/050928/39/2coia.html 好網站: 1.http://www.kepu.ac.cn/big5/earth/ocean/halobios/hlb208.html 2.http://www.kepu.ac.cn/big5/earth/ocean/halobios/hlb208_11.html 槍烏賊 除了烏賊以外,海洋里還生活著很多頭足類動物,它們也都是游得很快的種類,其中魷魚和槍烏賊最有名。它們的肉比烏賊味美,所以世界各國對它們的捕撈也都非常注意。尤其是魷魚,在朝鮮、日本等國的沿海出產丰富。我國出產的魷魚和朝鮮、日本等國出產的不一樣,它在分類學上叫作"槍烏賊"。 槍烏賊的頭和軀干都很狹長,尤其是軀干部,末端很尖,形狀很像標槍的槍頭,而且它在海里的行動又是那么迅速,所以人們叫它槍烏賊。 槍烏賊生活在離岸不太遠的海區。每到春季產卵時,成群的槍烏賊游到近岸產卵。卵都包被在一個棒狀的、透明的膠質鞘內。常有很多棒狀卵鞘基部聯在一起,附著在岩石或其他物體上,形狀好像一朵白色的花,非常好看。 參考資料:http://www.kepu.ac.cn/big5/earth/ocean/halobios/hlb208_11.html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_^!!

此文章來自於奇摩知識+ 如有不適請留言告知撤除

288E4F8F8DD0FAC1
arrow
arrow

    prv59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